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506节(2/2)

&esp;&esp;亦即是他们此前最初现世之地。

&esp;&esp;遁入漠北之敌,因为环境因素,难以围剿。

&esp;&esp;唐廷帝室方面,暂时将力量集中于大河以南,开始全力围剿大小关山残敌。

&esp;&esp;当前目标,先堵住那处虚空门户,至于能否彻底将之毁去,当前尚不确定,需要等夺下那里后细加揣摩研究。

&esp;&esp;“总体来说,自然是好消息。”元墨白言道:“不过,种种迹象和收集到的情报都显示,这只是孤鹰汗国一支偏师,其核心力量,并没有来大唐这边,而是……在那边的人间。”

&esp;&esp;这算是唐廷帝室方面当前掌握的最高机密之一,只限于有限人和势力得到通知。

&esp;&esp;在之前大战中,唐军有艰难捕获到孤鹰汗国的伤兵活口。

&esp;&esp;通过审问,唐廷帝室对这个突然出现的新对手,有了更多了解。

&esp;&esp;对方,并非来自九天十地之一。

&esp;&esp;他们亦认为,自身所处,才是真正的人间。

&esp;&esp;汗国大军,东征西讨,不断征伐人间各地不肯臣服者。

&esp;&esp;当前,他们正和一方漠西古国大战,欲要征服对方。

&esp;&esp;大战如火如荼,而进入大唐人间的人,乃是孤鹰汗国一支偏师。

&esp;&esp;他们亦是无意间发现那边的虚空“门户”,未曾料到,过来后竟是另一方陌生的世界。

&esp;&esp;故而大唐这边这一趟虽然获胜,但唐廷上下,都对所谓孤鹰汗国非常重视。

&esp;&esp;“当真,存在不止一方人间,但……”雷俊微微蹙眉:“有很多疑点。”

&esp;&esp;西北之战的过程表明,孤鹰汗国中人,对大唐这边人间的地形非常熟悉。

&esp;&esp;北逃那部分人马能借大漠摆脱追击,便有这方面原因。

&esp;&esp;审问俘虏的结果也表明,对方身处的那方人间,与大唐人间在地形地貌上极为相似。

&esp;&esp;如果说,是一样的人间……

&esp;&esp;雷俊回忆自己穿越前在蓝星时看过的,生出一些猜想。

&esp;&esp;可惜,唐廷帝室方面抓到的俘虏,对那方人间的历史过往知之甚少,否则或可了解更多端倪。

&esp;&esp;……当然,这是唐廷帝室传达的说法。

&esp;&esp;也可能部分讯息,被唐廷帝室作为最核心机密扣下,完全不外传。

&esp;&esp;雷俊虽然有几分好奇,但暂时不得要领,便不多记挂,继续按照自己的步调生活和修炼。

&esp;&esp;随着他火法地书法箓和九渊炎祖法象的造诣日渐精深,在两仪仙体和清静悟性帮助下,雷俊自创的一门阳火之法,每天都有更新进展。

&esp;&esp;在自己府邸后宅的静室内,雷俊安然盘膝端坐。

&esp;&esp;其身体两侧,各有一蓬火光在不断跃动。

&esp;&esp;一边,是碧绿色泽。

&esp;&esp;而另外一边,则呈现赤金色。

&esp;&esp;两团火焰中央,各有一枚玄奥深邃的符箓,在火光映照下闪动流晖。

&esp;&esp;青光烈焰笼罩下,是天师府嫡传的火法地书法箓。

&esp;&esp;而与之呈阴阳相对的赤金烈焰中,则是雷俊自创的又一枚全新神通法箓。

&esp;&esp;辰阳中天法箓。

&esp;&esp;自这法箓中,源源不断生出炽热的天辰真火,恍若真正的烈阳,如日中天。

&esp;&esp;相较于传承多年,千锤百炼的火法地书法箓,雷俊自创的辰阳中天法箓当前还有稍显粗疏之处。

&esp;&esp;但如旭日高升,渐入中天正空,雷俊的新法箓,充满蓬勃向上之气,同样也无比炽烈饱满。

&esp;&esp;滚滚金红烈焰不断在法箓周围涌动,仿佛真实大日边缘火舌不断翻滚吞吐一般。

&esp;&esp;当雷俊一身精、气、神和道法更进一步凝练后,从那天辰大日内,这时传出一声虎啸。

&esp;&esp;虽然因为雷俊封闭了自己的宅院,令声音和法力波动都无法外传,但震撼四方,阳刚炽烈至极的气息,已然动人心魄。

&esp;&esp;伴随猛虎震天咆哮,巨大的赤金虎首,开始从滚滚天辰真火中探出。

&esp;&esp;一尊此先不存在于这世上的全新道家法象,降临这方人间。

&esp;&esp;雷俊平静看着那巨大的虎首,展颜而笑。

&esp;&esp;先前努力,如今终于有了成果。

&esp;&esp;继斗姆星神法象、玄霄雷祖法象、九天雷祖法象和九渊炎祖法象之后,自己第五尊法象,终于确立。

&esp;&esp;天辰炎祖法象。

&esp;&esp;以辰阳中天法箓,修天辰真火,蕴生如山般巨大的赤金火虎。

&esp;&esp;与阴火虎相对的阳火虎。

&esp;&esp;雷俊深吸一口气,稳定心神,继续默默揣摩法箓,温养法力。

&esp;&esp;晚些时候,雷俊则专门凝聚一枚辰阳中天法箓,送去给师父元墨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