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张御道:“正是。”
&esp;&esp;桃定符道:“可能一观否?”
&esp;&esp;张御道:“自是可以,师兄这边请。”
&esp;&esp;他当前行走,到了飞舟之前还有丈许远时,那舱门自行旋开,待两人入内,段就有两团清雾喷洒出来。
&esp;&esp;桃定符知道这是用来防备寄虫的,故也没有遮挡,大大方方由得此雾上身,又倏忽退去。
&esp;&esp;他看了看四周,道:“有些意思,我等来此时乘坐的是光烨营的飞舟,不过那是斗战所用,许多地方却与此不同。”
&esp;&esp;张御道:“师兄莫不是想打造飞舟么?”
&esp;&esp;桃定符笑了一笑,道:“却叫师弟说中了,我却有此意,我辈飞遁乘空,逐天追地固然是好,可若要深入荒域,自是飞舟载承来的更为稳妥。”
&esp;&esp;张御心下微动,请了桃定符到主客舱中坐下,拿了东庭的香茶出来,待沸水一落,顿时清香泛出,口中则道:“师兄,可是灵妙玄境之中有什么变动么?”
&esp;&esp;桃定符拿起茶盏,道:“说不上是什么变动,近来洲府、军府发来书函,言称在域外见得一处地界,疑似是数十年前遗失在外的州郡,于是派遣斥候前去探查,可却无一有音讯传回。
&esp;&esp;后来发现,这是被人为所阻,且非是神怪所为,而是有修士在里插手,故是拜托到灵妙玄境中来,想请我辈出手查明此事。”
&esp;&esp;张御一思,在小规模斗战中,能对付的修士只有修士,现在他正在查验各家道派,这方面能抽得出人手的,大约也只有灵妙玄境的真修了,也难怪两府拜托到了那里。
&esp;&esp;这事显是无可推脱,真修平日固然逍遥,可终究在天夏治下,若是战事一起,也是无可能置身事外的。
&esp;&esp;桃定符品了一口茶,问道:“师弟近来事情可是顺利否?”
&esp;&esp;张御道:“眼下尚还顺利。”他将这几日的事情大致说了下,又言,“此事也是先易后难,关键是洪山、弥光这两派,若这两派愿意接受查验,则便无碍,若其不愿,下来可能还有反复。”
&esp;&esp;桃定符道:“说起这个,我倒是想起一事,洪山、弥光这两派近来还派遣弟子来灵妙玄境之中要求炼造法器,也有一部分求到了我头上,不过我思及师弟正要对付这些道派,就未曾答应,我以为他们下来不见得会安分,师弟要小心应对了。”
&esp;&esp;张御听他如此说,心下一瞬间想到了许多,过了片刻,他才言:“师兄经常出入灵妙玄境,未知那里可有感染魇魔之人么?”
&esp;&esp;桃定符道:“我每次出入灵妙玄境,都会有辨心道人在旁察看,若无异样,才会被允许进入,不过沾染之人也不是没有,但据我所知,不过只有数例罢了,若是发现及时,还是能够驱逐的,其实那里地域广大,人人皆为修士,便是沾染上了,只要出不得灵妙玄境,也便无碍外间之人。”
&esp;&esp;张御不觉点头,真修也是修士,法力心力表现的方式略有差异,但本质上其实还是一样的,真修感染魇魔相对较少,这是因为每一名真修都是极端强调心性,心性不足,根本走不了多远,而修行低弱之人,就算沾染了魇魔,自身也没有多少破坏力。
&esp;&esp;桃定符在此坐了有小半个时辰,见外面天色已暗,便生了去意,他站起道:“高州当乐郡有一处石渠观,距离这里也是不远,我近来在那里落脚,师弟有什么事需我相助,可去那处寻我。”
&esp;&esp;张御知他是受不得拘束之人,也就未有出言多做挽留,将他送出飞舟,待其遁空去远去,就由泊台回至书房之内,而后他将那“灵舍”摆在了台案之上,就按照桃定符此前所言,把手掌按了上去,并自五指之上送渡出一丝鲜血。
&esp;&esp;稍事片刻,就见那上方犹如拼合的细缝之内,有幽蓝色的光芒亮了起来,而后感觉此物陡然变得滚烫无比,好似他这一下,引动了其中所蕴藏的生机。
&esp;&esp;他收回手来,凝望片刻,按照桃定符的说法,修士自身精血一融入其中,便是顺利走在开化过程之中了,下来能做的,就唯有等待了。
&esp;&esp;他退后几步,一摆袖,设下一层心力屏障,就转身出去,回了静室之中打坐。
&esp;&esp;时间很快过去了三日,“灵舍”没有之上什么太大变化,倒是另一个他所属意的事先有了结果。
&esp;&esp;随着他之前书信的寄出,又有两个道派表示愿意接受查验,并且如之前六如、梁中、心回等派一般,将自己派中章印秘法和观想图都是交了出来,并送到了他面前。
&esp;&esp;这两派虽只是小派,可他在却是在这次交上来的章印中见到了“先见之印”。
&esp;&esp;当初惠元武虽把“先见之印”和“观察者”并列,可实际上,如今运使“先见之印”的修士已是相当稀少了,大多数修士都早已是摒弃了此印。
&esp;&esp;这里的原因很简单,那就是“先见之印”是章印,是需要用神元来观读的。
&esp;&esp;对于寻常修士来说,每一分神元都是值得在意的,既然我有“观察者”可为倚靠,甚至作用不在你之下,那我何必浪费神元去观读这样的章印呢?
&esp;&esp;有了这般的认识,运使此印的人自然越来越少,在他们看来,“先见之印”与那些大印一般,已是属于被淘汰的一类章印了,也是如此,前面投靠过来的三个道派中才不曾有此印存在。
&esp;&esp;然而对于张御来说,这先见之印却是比观察者可靠得多,毕竟一个完全是属于自己的力量,而另一个则是某种外物,故是他毫不犹豫将大道玄章唤了出来,并往里投去神元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第四十六章 归途
&esp;&esp;只是一瞬之间,张御就把这“先见之印”观读了。
&esp;&esp;可随此他也是发现,粗通这一枚章印并不难,只要稍稍观读便可,可想要达到精深程度的话,所需投入进去的神元却着实不少。
&esp;&esp;这虽是一枚感察之印,可是“眼、耳、口、鼻、身、意”六印皆有涉及,且观读完此印的神元足以观读八九个章印了,这个结果令他也是有些意外。
&esp;&esp;这要换成小印的话,那差不多是百余小印了,现在的玄修,足够凭此运用出二十上下大印的效用了,这恐怕就是众修士放弃此印的第二个原因了。
&esp;&esp;但是这枚章印,粗通与精深所能达到的效用是完全不同的,说是天差地别也不为过。
&esp;&esp;“先见之印”是通过放大修道人的感官,从细微之处着手,观察对手的神情、气意、心力、身躯运动等等变化,然后预测其下一步的举动,并以此克敌制胜。
&esp;&esp;可这一切,在粗浅层次之中时,却是需自己去察辨判断的。
&esp;&esp;对于寻常修士来说,斗战之时精神无限集中,全靠自身平时的积累和经验去反应,哪有暇再去做什么分析判断?就算有章印可以辅助加快思维,可这同样也是需要耗费心力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