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至于破坏营商环境,倒没这么严重,西市寸土寸金,而这时代的商税又不高,几同于无。
&esp;&esp;谢再义道:“如是这般,卑职心头就有数了。”
&esp;&esp;贾珩又看向蔡权,问道:“神枢、神机二营都回营了吧?”
&esp;&esp;蔡权道:“三日前已调回大营,现存五军营一部三千人,陆佥事前日还问,东城已事了,何时调回大营?”
&esp;&esp;一个多月的时间,果勇营前前后后充当了治安警备、漕运力工的角色,车铮、陆合二人颇有微词。
&esp;&esp;主要是配合锦衣府行动,好处是一点儿没落着。
&esp;&esp;因为锦衣府一直盯着,如翠华山先例赏银也不见,二人没听到兵部传来什么叙功的讯息,自然有些想法。
&esp;&esp;贾珩道:“先不忙,等下,我要前往锦衣府,计核财货,折价变卖,北边儿战事刚刚消停了,京里上上下下都在盯着这笔银子,用来抚恤,这两天的工夫儿,奏疏留中的,都快有上百封了,想拖延也拖延不下去了。”
&esp;&esp;众人闻言,都是面色微动。
&esp;&esp;贾珩然后看向曲朗,问道:“曲副千户,让南镇抚司也盯着,这次我看还有谁敢泄密!”
&esp;&esp;曲朗面色一整,沉声道:“大人,自上次整顿之后,府衙中人人警然,再有无敢泄密者。”
&esp;&esp;却是,贾珩在上次朝会后,自江南道御史陈端口中得知,在抄检过程中,一位锦衣府的账房先生泄密。
&esp;&esp;贾珩一来是转移话题,二来是小题大作,借机整顿。
&esp;&esp;否则,论走漏消息,五城兵马司,锦衣府,京营多方联动,根本就瞒不住。
&esp;&esp;回去之后,贾珩就即刻调动了南镇抚司,抓人、讯问,最终也不知是真没有主使,还是那账房先生,见事情闹大了死扛,就是说自己一时大意才泄漏了出去。
&esp;&esp;这件事儿,崇平帝闻知之后,也是颇为恼火,甚至让戴权从内厂派过来一位公公,整顿锦衣府,自此上下一肃。
&esp;&esp;曲朗道:“不过,大人,这些财货一直堆放在锦衣府,也并非长久之计,这个银子,宫里是怎么个想法,现在府里的人都心落不定,这两天,也有不少过来打听的。”
&esp;&esp;锦衣府也是人,也有家眷,有一些官员托了人来问这笔银子。
&esp;&esp;可以说,这笔浮财牵动了神京文武百官的心。
&esp;&esp;贾珩道:“还有不少田产、铺子急切下不好出手,不过金银珠宝并现银,都已经核点完毕,大约有九百多万两银子,等着上面怎么会商吧。”
&esp;&esp;这个银子,他都不好妄议分成,否则,被一群“见钱眼开”的官吏盯着,也不是闹着玩儿的。
&esp;&esp;还是由天子和群臣博弈。
&esp;&esp;贾珩道:“咱们等下去锦衣府,将剩下的田庄、铺子处置了,等银子一齐,我就要出京剿寇,京畿三辅寇盗肆虐,也不能再坐视彼等为祸地方了。”
&esp;&esp;因为田庄铺子这些产生的利银还很多,算是好产业,贾珩也不想急着出手,故而一直压到现在。
&esp;&esp;曲朗道:“大人,那现在就去锦衣府中?”
&esp;&esp;贾珩笑了笑,说道:“我已唤了范先生,我们一同去。”
&esp;&esp;然后看向蔡权道:“蔡兄,我半个月前,让你搜集的京畿三辅各地的寇情,都搜集了吧。”
&esp;&esp;因为崇平帝先前已说要让他借剿寇一事,提调果勇营,故而贾珩在半个月前,就着蔡权派人前往渭南、华阴、武功诸县,搜集寇情。
&esp;&esp;蔡权也敛去了面上笑意,说道:“已搜集了,正要呈给大人。”
&esp;&esp;说着,从身旁的小几上,拿过一个牛皮包,里面取出一本簿册。
&esp;&esp;蔡权一边递将过去,一边说道:“这上面记载了他们的活动范围,一些事迹,人手分布,但准确性不一,我们的人,刺探不到太多细节。”
&esp;&esp;京营斥候去作细作,专业性自是大打折扣,只能搜集一些“开源”情报。
&esp;&esp;贾珩接过簿册,刷刷翻阅着,眉头就是渐渐皱起。
&esp;&esp;不统计不知道,一统计吓一跳。
&esp;&esp;渭南、华阴、武功三县,盘踞着五伙贼寇,再远一些的泾阳、栎阳也有贼寇肆虐,林林总总,大大小小十几伙,从贼、事贼、助贼者估计多达一两万人。
&esp;&esp;“水旱不收,贼盗蜂起,官兵剿捕,这都是红楼梦原著的话,三辅贼寇,不剿是不行了,这不是疥癣之患,这些要是串联起来,都是要动摇社稷。”贾珩看着其上的舆图记载,几乎可以预想得到那一幕,陈汉再过个十来年,贼寇、东虏一起发作,大厦将倾。
&esp;&esp;“攘外必先安内!”贾珩念及此处,抬起头,看向蔡权,清声道:“此事,我会在入宫陈事之时,要求锦衣府协助。”
&esp;&esp;他虽有天子剑在手,似乎可以调度锦衣府从旁协助,但这种调度却有些名不正、言不顺,而通过不停地给崇平帝暗示,说不得,就直接吩咐一句,子钰,你先管着锦衣府得了。
&esp;&esp;曲朗显然没有看出贾珩的用心,接话道:“大人,锦衣府出了神京的情报力量大为衰弱,尤其是县、镇之地,想要如对付三河帮般,布下天罗地网,并不容易。”
&esp;&esp;贾珩道:“这个我知道,所以这也是一次尝试,孙子兵法曰,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,我最近观之,京营诸军皆不重视刺探、收集军情,如今只能倚重锦衣府,而锦衣府也不要有畏难情绪,以后不仅是对这些贼寇,还是东虏,都要多派细作。”
&esp;&esp;他在书房中的“初拟经略安抚司典制”,就提议在经略安抚司下设军情司,用以刺探、搜集敌情。
&esp;&esp;这个军情司与锦衣府构建横纵的情报网络,并行不悖。
&esp;&esp;曲朗不由想起月前从江西召回的蓝千户,似是就被眼前这位大人先一步派往了北平,心头有所明悟。
&esp;&esp;贾珩放下簿册,说道:“剿寇一事先到这里罢,等我下午面圣后,再作计较。”
&esp;&esp;几人说话间,就有仆人来报,范仪从柳条儿胡同过来。
&esp;&esp;范仪一身石青色士子常衫,拄着拐杖,身旁由着一个青年小厮搀扶着,进入花厅,笑了笑,说道:“让大人久等了。”
&esp;&esp;“范先生,就等你了,我们正要前往锦衣府。”贾珩笑了笑,说道。
&esp;&esp;范仪看向贾珩,欲言又止,最终开口道:“那大人,现在就启程吧。”
&esp;&esp;贾珩点了点头,情知范仪有话要说,也是按下不表,看向一旁的曲朗以及谢再义、蔡权等人,轻声道:“曲副千户,走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