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“我发现苏苏身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偏好,他好像很喜欢学习长辈,尤其喜欢学习父亲身上的优秀特质。”
&esp;&esp;秦政颔首:
&esp;&esp;“他确实很爱学我。”
&esp;&esp;专家便说:
&esp;&esp;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我们经常说要身体力行地教导小孩,因为很多孩子都会出现这种模仿偏向。像苏苏这类学习模仿能力强的孩子,更容易受家长的影响。”
&esp;&esp;“但是小孩子没有什么分辨能力,他们会好的坏的一起学。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,不要在孩子们面前展现出坏习惯,也要尽量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。”
&esp;&esp;这是一段正常的分析。
&esp;&esp;但弹幕的画风却是——
&esp;&esp;「我怎么觉得秦哥膝盖狠狠中了一箭哈哈哈哈」
&esp;&esp;「《苏苏模仿能力强》」
&esp;&esp;「《小孩子没有分辨能力》」
&esp;&esp;「《好的坏的一起学》」
&esp;&esp;「《家长们要改掉自己的坏毛病》」
&esp;&esp;「专家真的不是在点秦哥吗?」
&esp;&esp;「秦哥百思不得其解:苏苏真的是跟我学坏的吗?」
&esp;&esp;「哈哈哈哈哈哈哈」
&esp;&esp;「回秦哥,不一定,可能是跟爷爷学坏的」
&esp;&esp;「爷爷天降一口大锅」
&esp;&esp;「爷爷说我都不和乖孙住在一起,这还能把锅扣我头上」
&esp;&esp;「所以还是要秦哥背锅了」
&esp;&esp;始皇:……
&esp;&esp;始皇已经习惯了,给祖宗背完锅给儿子背,常规操作。像他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,少不得要多付出一些。
&esp;&esp;而且这次其实也不算是给儿子背锅。
&esp;&esp;归根结底,还是给祖宗背的。
&esp;&esp;因为扶苏的坏毛病确实是跟着祖宗学的,扶苏从小就拿着秦君们的记载琢磨,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把自己学成一个缝合怪。
&esp;&esp;天下秦王皆嬴政,亘古不变的传统了。
&esp;&esp;始皇冷静地想着,没关系,他给祖宗背锅的同时抢走了祖宗的知名度,也不算是毫无收获,指不定谁吃亏呢。
&esp;&esp;网友们嘻嘻哈哈半天,不过并没有真心觉得扶苏是跟着爸爸学坏的。谁让当爹的看起来高冷淡漠,实在和鬼灵精的苏苏不太一样。
&esp;&esp;大家着实想像不出来秦哥和苏苏一样调皮捣蛋的画面。
&esp;&esp;所以苏苏必定有别的学习对象。
&esp;&esp;「可能是苏苏学习能力太强了,在别的地方随便看到什么,就学会了吧。」
&esp;&esp;这样的小朋友说实话挺让人头疼的。
&esp;&esp;还好扶苏崽崽很听爸爸的话,在原则性问题上,爸爸的教导他都会听进去的,只会在挑食这种小细节上阳奉阴违。
&esp;&esp;今天播出的只是第一期(上),明天中午还有第一期(下)。
&esp;&esp;除此之外,每个家庭的小朋友有自己的独立花絮。
&esp;&esp;花絮是一些有趣的片段集合,每一段可能只有一两分钟。但架不住节目组拍摄了足足一个月,有的是素材可以剪成合集。
&esp;&esp;正片只有十几期,不可能把幼儿园里的每一天都剪进去。有些东西就得放在花絮里,而且可以预见是海量花絮。
&esp;&esp;据说节目组打算花絮合集每日都放送。
&esp;&esp;这么做可以极大地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和留存率,大家会渐渐习惯每天来刷新视频,减少因为等待下一期播放、等着等着就等忘了的情况出现。
&esp;&esp;扶苏点开自己的花絮:
&esp;&esp;“阿父,你让冯叔叔看过花絮了吗?”
&esp;&esp;操心的小崽崽担心冯叔叔只看了正片,漏掉花絮。万一花絮里放出他干坏事的样子怎么办?他可是个有偶像包袱的小崽崽。
&esp;&esp;始皇撑着侧脸好整以暇地看他:
&esp;&esp;“现在开始担心了?”
&esp;&esp;在幼儿园里干坏事的时候不想着躲开摄像头,尽等着亲爹给他擦屁股,真是有恃无恐。
&esp;&esp;花絮里出现的是秦家练武的片段。
&esp;&esp;始皇知道儿子不爱做早操,煞费苦心地改成了习武。不过幼儿园里只通过了军体拳,没有改为传统武术。
&esp;&esp;所以父子俩只能在家里练武。
&esp;&esp;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,始皇想起扶苏幼时喜欢看阿父练剑,就拿了长剑出来表演了一番。
&esp;&esp;效果很显著,小孩眼睛都亮了:
&esp;&esp;“爸爸!教我教我!”
&esp;&esp;观众的眼睛也亮了:
&esp;&esp;「爸爸!还有我!我也要学!」
&esp;&esp;观众只能看着,扶苏却能被爸爸带着一起练。
&esp;&esp;秦政换了一柄轻巧的木剑让儿子握住,再自己握着他的小手,带着他挽剑花。不仅手上有动作,脚上也有步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