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一道果 第242节(1/2)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太学的人也到了。

&esp;&esp;两边人是撞到一起了。

&esp;&esp;姜离已经可以预见到紧张的氛围了。

&esp;&esp;大周在学术上是独尊儒术,但这个世界,因为有修行的存在,可不会出现失去朝廷支持就没落的学派。

&esp;&esp;此世的学派会没落,关键原因是不够强,而不是得不到统治者的支持。

&esp;&esp;就好比墨家,就转变成了墨门这一门派性质的组织,依旧发展壮大,并且还出了一位三品。

&esp;&esp;所以哪怕独尊儒术,也依旧不是一家独大,这一点和前世不同。

&esp;&esp;但相同的是儒墨很不对付。

&esp;&esp;据说墨家的创始人曾经是儒家学子,但不满儒家学说之理,故出离儒家,另起学说。

&esp;&esp;这个传说算是儒墨为敌的一个小小因素。

&esp;&esp;更大的对立,则是出于两家的学说。

&esp;&esp;儒家讲究君君臣臣,尊卑有别,墨家就讲究兼爱平等,官无常贵,民无终贱。

&esp;&esp;儒家为上层服务,而墨家扎根于下层。

&esp;&esp;儒家要敬畏天命,而墨家则是主张人定胜天。

&esp;&esp;从思想,到阶级,再到人生观,样样不同,还不乏对立,这要是还能相亲相爱,天下大同指日可待了。

&esp;&esp;论剑大会中,墨门代表的创新派和玉虚观等复古派争锋,论出高低之后也许会打起来。可要是儒墨两家中人处于一地,那就是绝对会打起来。

&esp;&esp;‘甚好。’

&esp;&esp;姜离轻轻一拍轮椅的把手,对着侍女道:“请太学的两位客人到客厅。”

&esp;&esp;有对立好啊,有对立,才好让姜离浑水摸鱼,达成目的。

&esp;&esp;没什么比这更好了。

&esp;&esp;第52章 以诚待人

&esp;&esp;客厅内,一左一右分别坐着儒墨两方之人。

&esp;&esp;左边的是曾经和姜离打过交道的墨门弟子燕寒清,还有沐凌衣。

&esp;&esp;右边的则是太学当代最出名的人物“造化神刀”钟神秀,以及曾经与鲁王世子一同去往雍州的太学士子明扬。

&esp;&esp;两方,四人,虽然没打起来,也没吵起来,但那冷冽的气氛,却是已经将两边人的关系给体现得一清二楚。

&esp;&esp;钟神秀端坐在椅子上,长刀横膝,双目微阖,似是闭目养神般,等待着主人家的到来。

&esp;&esp;而明扬则是和对面的燕寒清、沐凌衣目光相对,如针锋对麦芒,似刀光剑影交错。

&esp;&esp;双方一前一后拜访姜离,是否巧合且先不论,就说对方出现于此的举动背后,是否有什么深意,就让己方不得不多想。

&esp;&esp;针锋相对,既是敌意的一种表露方式,也是想要通过察言观色来进行探查。

&esp;&esp;奈何明扬一人实在敌不过对面的两个人,在钟神秀岿然不动的情况下,目光的逼视完全就是明扬落入下风。

&esp;&esp;他快速眨了下眼,缓解眼部疲劳,然后换用战术,进行试探,“衣冠不整,有碍观瞻,当真不识礼数,不敬主人,有辱斯文。”

&esp;&esp;虽然是试探,但这一开口,攻击性就快拉满了。

&esp;&esp;墨门中人皆是着麻衣,穿草鞋,长发用布条或者细木棍束着,这可以说是最底层之人的穿着。这种的装束,对于儒家中人来说,就是衣冠不整的典型代表。

&esp;&esp;并且,这处宅邸位于上城区,用富丽堂皇都不足以形容,和墨门中人的装束可说是格格不入。明扬此举,不光是讥讽对方,也是要给主人家上点眼药。

&esp;&esp;然而燕寒清这边也不是好惹的。

&esp;&esp;提到能说会道,很多人都会想到和尚和儒士,但其实真要比能说会道,墨者中的墨辩以及已经断了传承的名家,那才是真的能说。

&esp;&esp;他们就是特意往这方面训练的。

&esp;&esp;“刑不上大夫,礼不下庶人。这可是你们儒家先贤说的,难不成你要反对?”

&esp;&esp;燕寒清冷笑道:“我,庶人也。”

&esp;&esp;我是庶人,所以根本不用讲礼。

&esp;&esp;简简单单一句话,直接把礼数的攻讦给杀死了,顺便激起了明扬的怒火。

&esp;&esp;“此乃圣人教化之言,你竟敢曲解?!”明扬一拍把手,猛然站起。

&esp;&esp;“我这才是正确的解读,谈何曲解?”燕寒清淡然自若,“尔等不过伪儒,有什么资格谈论所谓的礼法?我墨门是不想讲究礼法,而你等是根本不配。”

&esp;&esp;刑不上大夫,礼不下庶人。

&esp;&esp;这句话一开始的意思是对士大夫要以礼法来规制,而不是单纯用刑罚。当然,真要是犯了死罪,该杀还是得杀,最多念其生前是个体面人,给个体面的死法。

&esp;&esp;而对于庶人,就没必要要求他们遵循繁复的礼法了,因为庶人贫,礼法只会加重他们的负担。

&esp;&esp;这是最初的意思。

&esp;&esp;但到了现在,“刑不上大夫,礼不下庶人”已经变成大夫不用服刑,对待庶人不用讲礼,其中的意思只能说是南辕北辙,狗屁不通,说话的人要是听到了,躺在棺材里都能气活过来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