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李瑄将赵奉章提拔为吏部侍郎,也不是为恶心李林甫的,而是看重赵奉章的刚烈,这样的人在考功、治吏的时候,才不会徇私枉法。
&esp;&esp;“诸位,我们实施新法,是为了国家繁荣,百姓富庶。今日有这么多贤臣能吏相助,还怕会不成功吗?那些隐藏在暗处的魑魅魍魉,那些拦路的豺狼虎豹,终将被我们一一扫灭。”
&esp;&esp;“我听人说这株梨树已经生长一百年,被视为是祥瑞。天水王府所在的地方,几次推倒重建,可此梨树一直不变。看它现在还在开花,芳香依旧。”
&esp;&esp;“可以说王府是因梨树而建,而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人,都是这株梨树。我们不变,而改变国家的积弊。”
&esp;&esp;“不需几次花开花落,国家就会因我们变得更强大,这是我的誓言!”
&esp;&esp;李瑄在赵奉章话落后,指着池塘旁的梨树发誓,向众大臣表达他矢志不移的志向。
&esp;&esp;古老而沧桑的梨树,精致华丽的天水王府并非因此而建,只是建筑、扩充府邸者,因梨树年长,又不障碍,所以未砍伐。
&esp;&esp;李瑄以此比喻,是想让大臣知道他们这些人合力的关键,他们能改变一切。
&esp;&esp;大臣都看向梨树,看老树上的满树梨花,神色动容。
&esp;&esp;今后,他们会经常到李相的府邸。
&esp;&esp;到后花园后,会第一时间注意这株梨树。
&esp;&esp;当然,杨钊对梨树不以为然,他只是觉得天水王府好华丽,他什么时候能住上如此的豪宅呢?
&esp;&esp;接下来,李瑄又向诸大臣说一些其他朝事。
&esp;&esp;这此聚会以后,迁民的事情就开始进行。
&esp;&esp;颜真卿在招募最后的五千常平新兵,然后和河陇的精兵一起,携带文牒,前往诸郡县。
&esp;&esp;李瑄会和百官抓紧梳理诸郡粮食、钱的数量。
&esp;&esp;预计在六月之前,京兆地区有困难的百姓,可以在诸县的常平粮仓借贷。
&esp;&esp;八月之前,河南府也可完成。
&esp;&esp;十二月之前陇右、河西、河东、河北、剑南、山南等道可以实施常平新法。
&esp;&esp;到明年三月,推至更遥远的江南、岭南等郡县。
&esp;&esp;变法不是一朝一夕,需要长久的时间沉淀,一步步规划,恐非李隆基所愿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宜寿城,宜寿县衙。
&esp;&esp;陈九娘携带李适之的求婚帖,很快就驱车到达宜寿城中。
&esp;&esp;宜寿令裴泛,正在县衙埋头处理着公文。
&esp;&esp;这数月间,京兆每一个县令都忙得不可开交。
&esp;&esp;李瑄把三原令赶回去种地,更是让京兆的县令,心中一凛。
&esp;&esp;他们不得不动用手段,威逼豪强,不让他们放肆。
&esp;&esp;裴泛并没有因李瑄与裴灵溪、裴璎有关系,就心中减少畏惧。
&esp;&esp;他也很害怕李瑄,因为从李瑄的行事风格看来,很可能公正无私。
&esp;&esp;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好不容易压制住豪强,李瑄令地方将粮仓的粮食上报。
&esp;&esp;别看宜寿县靠近长安,实则粮仓储粮很一般,甚至在全国都属于倒数的那一批。
&esp;&esp;因为京兆地区要供养长安,要养活几十万不事农耕的王公贵族、大小官吏、宫女官宦、禁军兵卒。
&esp;&esp;也幸亏广运潭被韦坚挖通,使长安少吸一口周边的血,不然诸县要送到长安的粮食更多。
&esp;&esp;裴泛只能如实上报,不过他认为宜寿县并不影响常平新法的实施。
&esp;&esp;作为终南山下的大县,百姓远比其他地方富裕。
&esp;&esp;只要官府不强制,借粮食的百姓不会有多少。
&esp;&esp;而李瑄在颁布的宰相文书中,把地方官府追求政绩,强迫百姓借贷的事情,列为重罪。
&esp;&esp;若常平新军的千总、百总发现,上报核实后,一律免职。
&esp;&esp;李瑄和亲信官吏,在颁布法令的时候,已经将能想到的漏洞全部补齐。
&esp;&esp;以免官吏玩忽职守、利欲熏心。
&esp;&esp;最严重的是地方官吏在执行过程中被层层克扣,各级官员中饱私囊,把常平新法变成“官方高利贷”。
&esp;&esp;发现那样的情况,直接处死。
&esp;&esp;另外,关于纠婚、培育稳婆之事,也很难搞。
&esp;&esp;李瑄令五年内兴建完善的慈幼堂,到时候他肯定不在宜寿了。
&esp;&esp;不过发现的弃婴,必须由官府收养,先送到郡中的慈幼堂。
&esp;&esp;“启禀明府,府衙外有媒人求见说,说是说媒而来。”
&esp;&esp;县中的主簿来到正堂向裴泛禀告。
&esp;&esp;“不见!”